扶贫小故事 | 余杰颖:唱响产业兴旺歌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曾经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向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发起总攻,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精彩篇章。贵阳始终扛起省会城市的责任与担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连续5年收入和增速“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贵阳涌现出了诸多可歌可泣的典型事件和先进人物,为百姓称道、为人民赞誉。我们从不同行业、不同类别中选择了20个先进个体的扶贫故事,即日起一一呈现给大家。
扶贫
小故事
作者:王剑平
余杰颖:唱响产业兴旺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7月1日,贵州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在贵阳隆重举行。贵阳市植保植检站高级农艺师、开阳县禾丰乡田冲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余杰颖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
“两年多的奋战历程,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将坚守阵地、真抓实干、一往无前,千方百计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在小康路上行稳致远。”这份荣誉让余杰颖更加坚定了信心和决心。
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205人,贫困发生率6.93%,这之前,田冲村国家级二类贫困村的帽子还没有摘掉。
2018年,余杰颖被派驻到田冲村。到村工作后,对如何抓好驻村工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一头雾水。于是,从摸清家底入手,与村“两委”干部、驻村队员一起,逐一走访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在农家院坝、田沟土坎,与群众拉家常、听民声、收民意、话发展。
俺村的第一书记 摄影:马乐义
“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不会把你当外人。”两年多来,余杰颖走遍了全村16个村民组,走访群众2600多人,帮助群众解决急事难事100余件次,贫困户的住房条件、劳动能力、教育医疗、收入状况等情况,都熟记于心、了然于胸。角落寨王永才家房屋需改造,细泥河组罗光山想发展生猪养殖,剪刀坝组李朝刚需要办理残疾证,坡头上组孤儿李永琪学习文具缺乏、上学不方便等问题……4本厚厚的驻村笔记,记下了民情民意,也拉近了余杰颖和乡亲们的距离,群众对他也由最初的质疑转变为信任。
只有建强党组织,脱贫致富才有“主心骨”。他把抓好村党支部建设作为推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龙头任务,严肃“三会一课”、规范主题党日,一开始就把“严”的主基调贯穿支部建设,“两委”班子更有凝聚力了,战斗力也更强了。在全村人饮工程、“组组通”公路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中,党员积极带头、充分参与,建成人饮提灌站4个、人饮水池13口、“组组通”公路15条,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农业先行、农旅一体”的思路也成为村“两委”和全村群众的“共识”。
脱贫蝶变小山村 摄影:尹刚
“产业是脱贫之根。只有把产业搞准了,致富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余杰颖充分发挥市农业农村局“娘家人”的后盾作用,经过和贵阳市农业农村局果树专家对接、印证,选择发展猕猴桃产业作为田冲村巩固脱贫成效、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打一场漂亮的猕猴桃产业革命战是田冲村必须要跨的坎、必须要爬的坡。”余杰颖说,产业定下来了,求实、务实、扎实把猕猴桃产业做深、做优、做强才是田冲村聚力攻坚的重点。
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经过整合各类帮扶资金,采取“党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目前已把猕猴桃作为主导产业全面铺开,已种植以猕猴桃为主的产业2000余亩,初步形成“果、蔬、茶、中药材、烤烟”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全村60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产业覆盖。在去年的项目利益联结分红会上,山闹组贫困户林国珍领到了分红资金2800元,她激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我家的生活有保障了。”
2019年田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80元,60户205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田冲村也荣膺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
“全村目前种植的400亩猕猴桃,一共有64户村民参与进来。猕猴桃5年后进入丰产期,平均亩产3000斤,预计每户年均增收近3万元。这一次真是为全村的老百姓种下了致富黄金果,唱响了产业兴旺歌。”余杰颖信心满满。
▼往期精彩回顾▼
扶贫小故事 | 清镇骆家桥村 农村富美新画卷扶贫小故事 | 王怀甲扶贫记
扶贫小故事 | 种养业,让他们生活更美好
来源/贵阳市文学艺术届联合会
编辑/王营 何冰雪(见习) 责编/王营 审核/陈丽娟 金策